台积电押注新加坡!旗下公司与恩智浦砸78亿美元建厂生产12寸晶圆
近日,台积电持股的晶圆代工厂世界先进积体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世界先进”)和恩智浦半导体公司(简称“恩智浦”)宣布,将在新加坡联合成立一家名为 VisionPowe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VSMC)的合资公司,并建造一座 12 英寸(300mm)半导体晶圆制造厂,总投资额为 78 亿美元 。
(来源:Trendforce)
据悉,合资公司在获得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后,将于 2024 年下半年 正式启动晶圆厂的建设,计划 2027 年 实现量产并开始向客户供应首批芯片产品,预计到 2029 年 12 英寸晶圆的产能将达 5.5 万片/月 。
据悉,首座晶圆厂的投资金额约为 7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565 亿元),其中,世界先进将注资 24 亿美元,持有合资公司 60% 的股权,负责运营这座晶圆厂;恩智浦将注资 16 亿美元,持有剩余 40% 的股权。
同时,世界先进和恩智浦还承诺将投入 19 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支持晶圆厂长期产能的基础设施,此外,包括贷款在内的剩余资金将由其他投资方提供。
技术方面,新建的晶圆厂将通过台积电授权 获得基础工艺技术,其主要采用相对成熟的 130nm 至 40nm 制程工艺,生产混合信号、电源管理和模拟芯片产品等,目标客户主要面向汽车、工业、消费电子以及移动终端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这家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作为一家独立的晶圆制造服务厂商,为合作伙伴双方提供有保障的、一定比例的产能。另外,在首座晶圆厂成功实现量产后,世界先进和恩智浦还将考虑继续建造第二座晶圆厂 。
“我们与世界先进建立的合资伙伴关系符合恩智浦的‘混合制造’战略,恩智浦将继续采取积极行动确保其拥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成本、供应控制等的生产基地以支持我们的长期增长目标。”恩智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Kurt Sievers 在公告中表示。
世界先进董事长方略称:“很高兴与恩智浦合作建设第一座 12 英寸晶圆工厂,这个项目也契合了我们的长期发展战略,并让我们的制造能力更加多元化。”
据了解,建设新晶圆厂的驱动因素之一是出于台积电成熟制程客户的需求,毕竟 90nm 以上的成熟制程工艺产品在台积电的营收占比中已经低至个位数 ,然而为了留住所有客户搭配制造产能订单又难以将其直接抛弃,因此,转由世界先进承接这些台积电的客户订单 似乎是一条较为可行的路线。
方略在采访中表示,“此次双方成立合资公司‘水到渠成’,主要原因有几点,其一,双方此前都只有 8 英寸晶圆工厂,都希望能够布局 12 英寸晶圆,其二,新晶圆厂已有超过半数产能取得包括恩智浦在内多家客户长约承诺,除此之外,在新加坡建造晶圆厂还具有很多优势。”
“具体而言,选择在新加坡建厂出于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我们已经拥有了此前收购了格芯位于新加坡的 8 英寸晶圆厂,有营运经验并且也与当地政府合作非常紧密,另一方面,新加坡对于半导体产业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政策法令等。”方略解释道,同时。他不否认此合资在新加坡建厂与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围绕芯片出台的一系列禁令存在关联。
地域方面,事实上,由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拥有充足的技术人才储备以及邻近亚洲主要消费市场,东南亚早已成为全球芯片科技制造业的“新基地”,包括泰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吸引了全球科技投资,比如,以英伟达、亚马逊、微软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已经在东南亚地区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建设工厂。
(来源:公司官网)
世界先进于 1994 年在中国台湾新竹科技园成立,目前已经在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建造了五座 8 英寸晶圆工厂,通过在制程技术及生产效能等方面的不断改进优化,该公司 8 英寸晶圆在 2023 年平均月产能达到 27.9 万片。
不同于世界先进目前在新加坡已有的这些晶圆厂,新成立合资公司生产的晶圆尺寸为 12 英寸。实际上,现阶段全球越来越多的芯片晶圆厂都已开始采用 12 英寸乃至更大的 18 英寸晶圆,主要是由于对比此前的 8 英寸晶圆可以大幅提高单个晶圆的芯片产量,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还有一些非标准尺寸的晶圆(比如 6 英寸、10 英寸等),但这类晶圆的应用范围相对较为有限。
(来源:公司官网)
恩智浦半导体公司(NXP)总部位于荷兰埃因霍温,其前身是飞利浦公司于 1953 年成立的半导体事业部,2006 年,该半导体事业部独立拆分出来并正式成立恩智浦,并在 2010 年登陆美国纳斯达克(NASDAQ:NXPI)。
业务布局方面,恩智浦主要面向汽车、工业与物联网、移动终端和通讯基础设施市场开发系统解决方案。2015 年,恩智浦收购了飞思卡尔半导体(由摩托罗拉创立)成为了全球前 10 的非存储类半导体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汽车半导体供应商。2023 年,恩智浦全球营收达 132.8 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世界先进与恩智浦合资建厂,去年 8 月,台积电与恩智浦、英飞凌和博世在德国投资成立欧洲半导体制造公司(Europe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ESMC),总投资金额超 100 亿欧元 。
据了解,ESMC 计划今年下半年开始建设晶圆厂,预计 2027 年实现量产,其将采用台积电 28/22nm 平面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以及 16/12nm 鳍式场效晶体管制程技术,量产后 12 英寸晶圆的产能或将达 4 万片/月。
参考资料:
1.https://www.nxp.com.cn/company/about-nxp/vis-and-nxp-to-establish-a-joint-venture-to-build-and-operate-a-300mm-fab:NW-VSMC
2.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4-06-05/nxp-vanguard-to-build-7-8-billion-singapore-chip-wafer-plant
3.https://www.trendforce.com/news/2024/06/05/news-tsmc-affiliate-vis-and-nxp-to-invest-usd-7-8-billion-for-12-inch-fab-in-singapore-expected-mass-production-by-2027/
4.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CnlID=1&Cat=40&id=0000694099_LUPLTY1MLS1YJ988TTW2C&wpidx=4
马航MH730失联10年,离奇内幕陆续曝光,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马航MH370,这已经成为世界航空史上的一个标志性名词。自从2014年3月,这架搭乘239名乘客、由马来西亚飞往北京的航班离奇失踪后,几乎每一篇与航空事故、救援等内容有关的文章,都会提到马航MH370。
而距离这起空难,至今已有10年了。
而这十年间,每一条关于这趟航班的官方通告,都会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首先是事发两周后,马来总理纳吉布宣布,MH370已南印度洋坠毁,无人生还。
2015年1月底,马来民航局也宣布,推断所有乘客及机组人员全部遇难。2016年2月,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开始集中受理我国153名乘客家属的索赔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12月,MH370制造商波音公司在美国哥伦比亚地区法院的法庭上,拒绝了我国家属的全部索赔诉求。
2018年5月,在众多家属仍未放弃希望的情况下,对马航MH370的搜寻工作宣布结束,不久后,马来西亚政府对外交出了一份调查报告,然而在这份多达822页的报告中,依然没能确定马航失踪的原因,一切都只是推测。
当年年底,国际联合组成的MH370事件调查团队宣告解散,对马航的后续调查工作,由马来的民航局接手——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接手,实际上那之后,对马航失联事件的调查,再没有任何进展。
直到2020年3月,在大量遇难者家属及国际舆论的压力下,马来政府表态会尽快落实对家属们的赔偿工作,并在有新证据的情况下,研究重启搜寻工作。
2023年11月27日,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开庭,逐人审理遇难家属索赔案,待所有案件审理完毕后,会统一宣布结果。
而关于马航失联案件的最新一条消息,则是今年3月初,马来交通部部长对媒体表示,将尽快恢复对MH370航班的搜索工作。
事实上,虽然飞机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方式,相比于水、陆两种交通途径,飞机的遇难概率是最低的,但至今发生的空难事件,却也数不胜数。
但大家应该可以发觉,同样是空难,针对马航失踪事件,国际媒体却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度,甚至直到十年后的今年,依然有巨大的舆论压力,希望有关国家的政府,不要停止搜寻马航的残骸。
这又是为何呢?一切都要归因于,马航MH370的失联事件,实在是疑云重重,众多敏感信息都没有在第一时间披露,再加上网络上一些或真或假的推测,让这起事件始终被“阴谋论”所围绕。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有专家在时隔十年后,解读了MH370的失踪之谜。下面,本文就为大家层层掀开这起案件真相的神秘面纱。
一、细思极恐的失踪细节
航班失踪,顾名思义,是原本应该时刻处于地面雷达监控内的航班信号,消失。同时,在整条航线上,应该随时能联系上地面塔台的应答系统,无法被呼叫。
马航就是这样,十年前的3月8日凌晨01时19分,航班上的飞行员还在与吉隆坡机场的航空管制员通话,下一分钟双方就断开了联络。更诡异的是,01时21分,飞机上的应答系统被关闭。
应答系统是什么?它关系到地面雷达对飞机航线位置的监控,本身飞机作为一个信号物,可以直接反射机场一次雷达的电磁波来定位。
但一旦飞机距离机场超过200公里,一次雷达就无法直接扫描到飞机,这时候就会启用二次雷达。而二次雷达信号的传递,就需要依靠飞机上的应答系统。
而作为飞机上一项重要的安全设施,应答系统的稳定性非常高,它在突然被关闭,一定是人为操作!
起初,吉隆坡机场塔台值班人员并没有直接判断飞机失联,因为这时候,MH370已经飞出了马越边境线,他们一方面加紧通过雷达搜索航班信号,另一方面,他们也在等待越南那边的消息——按照国际公约,MH370在进入越南境内后,需要立刻与对方的机场塔台建立联系,通报情况。
而实际上,当时越南方面,也正在主动联系MH370,因为按照航班调度计划,此时这架波音客机应该已经进入越南空域。不过他们既没有收到任何信号,也无法联系上NH370。
见状,越南空管部门将信号接到了此时正在附近空域的,一架来自日本的航班,让他们在空中与MH370建立联系。
让人惊喜的是,日本客机确实联系上了马航MH370,频道中传来了机长(也有推断是副机长)的回复,不过信号似乎受到干扰,无法听清他说了什么。
就在这短短的联系之后,MH370再次回到静默状态,此后,再没有任何机构或任何人,收到过来自MH370的消息。这架航班,就此彻底消失。
凌晨01时38分,越南方面正式通报马来西亚,与MH370失联,随后,这个噩耗先是以小道消息传出,一个小时后,得到马来官员确认。
而直到此时,大家还抱有一丝微薄的希望——MH370只是暂时失联而没有失事,它还正常地航行在空中。不过到06时30分,原本应该抵达北京机场的MH370并没有出现,到09时,马来方面确认,已经超过了航班航油的最长航行时间,而它没有降落在任何机场,至此,大家的最后的奢望破灭——现在的重心转移到了搜救行动到。
二、暧昧不明的搜救态度
关于灾难搜救,国际有一个公认的“黄金72小时”准则,也就是说,在72小时内,越早开始搜救行动,遇难者获救的概率就越高。而超过72小时后,再想获救,那就堪称奇迹。
根据官方公布的MH370航线图,结合马航失联的时间,当时将其失联地点确定为南印度洋区域。因此,针对MH370的搜救范围涵盖了12万平方公里,包括大片海域、岛屿。大海捞针形容的就是这种情况,这给救援行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对于我国来说,更让人恼火的是越南及马来方面的态度——MH370航班上,有我国153名乘客,因此对于救援行动,我国是最关心也是反应最快的。
3月8日上午,在确认马航失联后,我国第一时间联系越南政府,要求对方开放相关区域领海,准许我国专业船只进入搜救。
然而面对这一合情合理合法的要求,越南却咬死说我们会侵犯对方“国家主权”,态度强硬地拒绝了——要知道搜救船只都是民用,没有任何特殊意义,这种态度耐人寻味。
越南的这种态度,自然遭到我国抗议和谴责,在国际舆论中也备受批评。终于,在马航失联2天后,越南允许我国搜救船只进入。
不过他们却提出了附加条件,不仅只允许我国派出2艘搜救船,还要和另一艘美国船一起进入。
而作为事发主要责任方的马来西亚政府,更是让人失望。直到失联事件一周后,其总理纳吉布才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此事进行说明,称MH370在失联后,仍然持续航行数小时,而其应答系统也是被认为关闭,但目前无法确认飞机是否像外界猜测的那样,遭到劫持。
这些信息的含金量实在让人无语,即没有更多的新信息,也对于失联事件的判断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而此时,搜救行动的范围已经进一步扩大,由原先的12万平方公里,延展到上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参加搜救行动的国家,也从原先的7国,扩大到了二十余个国家。当然,在搜寻过程中并不是没有收获,大家找到了一些MH370的残骸碎片,这确定了飞机遇难,但最关键的黑匣子却始终没有找到。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上各种信息漫天飞,不少“阴谋论”式的推断也开始大行其道。
三、离奇内幕的陆续曝光
首先被披露的,是泰国方面监测到的疑似MH370航班信号。3月8日凌晨,在马航失联后,泰国一个军事雷达上,曾监测到一个飞机信号。
起初,他们并没有联想到MH370,但经过比对,发现这个信号的轨迹,与前者的航线高度重合。但离奇的是,在该军事基地对这个信号进行监测时,它却突然改变轨迹,向左后方飞去,经过一段距离的航行后,又来了一个“空中飘逸”,飞向印度洋深处,最终消失。
这种肆意的飞行轨迹,不得不让人怀疑飞机遭到了劫持。但马来西方方面却信誓旦旦地保证,他们的飞机绝不可能被劫持——因此安检十分严格。
这种说法自然得不到各国的信服,而且作为反驳,另一个更离奇的信息被曝光——在马航MH370起飞前,一批重达2.5吨的神秘货物,未经任何安检,就直接被装上了飞机。
在报关单上,确实有这样一批货物,备注是“新鲜山竹”,但很显然这只是一个幌子,因为当时根本就不是产山竹的季节,而且在此之前,俄罗斯情报部门,就曾向我国相关机构,进行过通报。
MH370起飞前,俄情报机构通过互通机制联系我国安全部门,告知即将飞往北京的航班上,有一批未经安检的“可疑货物”,可能具有高度危险性,需要关注。
针对这一情报,我国也拟定了处理方案,在MH370入境后,要求对方降落在海口的美兰机场,进行详细安检后,再飞往北京。
这个应急处置方案已经报领导批准,并且通知了海口的相关部门进行准备,然而MH370还没进入我国就失联。这让知情人士,不得不将两者联系起来。
而即使这个消息被曝光并向马来西亚政府质疑后,对方依然没给出正面答复。这批“货物”属于谁,来自哪个公司或国家,为何不进行案件,至今没有得到任何说法。
除了货物之外,乘客信息也有问题。经过调查,有国家发现,其中两名以意大利公民身份登记的乘客,身份系伪造。
这让舆论又一度认为他们是“恐怖分子”,马航失联的幕后凶手。不过后来根据两人背景信息推断,他们伪造身份,应该只是为了偷渡,并无其他意图。
另外还有一位失联乘客的家属发声,坚持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遇难,因为在此期间,他儿子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进行过同步修改邮箱密码的操作。不过这个信息被提交给调查组后,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
而不久之后,又有一个敏感信息被法国媒体曝出。起初是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方面公布了乘客名单:包括来自14个国家的旅客227名和机组人员12名。
而在153位中国乘客中,法国媒体发现,其中有4名是即将归国的华人专家——芯片领域专家,他们的名字是李英、程志宏、陈志军和王培东,就职于飞思卡尔苏州公司。
其实早一些时候,就有消息爆出飞机上有六十余名我国华为、中兴等公司的芯片工程师,不过这一消息并没有得到证实。但法媒给出的信息却充满细节,让人难以怀疑。
更关键的是,这4位芯片专家,拥有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一项最新顶级KL-02微型芯片的专利权。按照法律,他们与公司各自占比20%,也就是4人合在一起,拥有该芯片80%的专利权。
可想而知,一旦这四位专家顺利归国,我国的芯片技术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美国万万不想看到的。
而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在马来西亚政府,宣布马航MH370遇难,判断无人生还的第二天,美国专利局就火速批准了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对于KL-02微型芯片的申请,让其得以独享该专利。这吃相是不是太难看了?
四、网络猜测与专家推断
前文说过,在长达十年的时间中,马航失联事件的热度一直没有降下来过,在科技极度发达的现代,救援不及时导致人员遇难可以理解,但这么长时间、这么多国家参与、这么大范围搜寻,都没有找到飞机的主体或者黑匣子,本身就是一件让人疑惑的事情。
因此,各大媒体及网络,根据各种或真或假的小道消息,对马航事件的真相,提出了各种猜测。
首先就是劫机论,不过这也是最容易被否定的。虽然种种信息表明,马来西亚政府极度自信的安检系统实际上漏洞不小,但按照这架波音777-200ER上所使用的飞行系统,即使有人劫持了机组,也难以改变飞机航线,至少无法绕过地面指挥塔对航线进行更改。
这个出于飞行安全而研发的控制系统,被称为“波音不可篡改自动飞行系统”,通过它,飞机的航线在起飞前就被输入固定,无法通过飞机上的操作更改。
而且更关键的是,这套系统的存在属于高度机密,别说外人,就连大部分飞行员都不知道在哪里。而且有了它,即使机组人员全部被劫持甚至杀害,地面塔台也可以直接控制飞行,按自动驾驶方式,正常在机场降落。因此,按照MH370的经历,不会是被劫持。
另一个猜测则是曾经出现过的“机长自杀论”,当然,这个可能性也极小。且不论MH370诡异的航行路线不像是抱定决心自杀,也不论机长是否有机会违规操作。
单说相关部门对机长生活背景的调查,就否认了这种猜测——该机长已飞行超过2万小时,资历老、待遇好,而且家庭幸福美满。
他平时性格温柔、为人友善,无论是妻子家人还是朋友同事,都坚决认为这位机长不可能做出自杀行为——既没有动机,也没有诱因。
至于其他猜测,诸如外星人事件就更是无稽之谈,而机械故障则无法解释MH370为何能够长时间改变航线飞行,却不到附近机场迫降。
当然,这些猜测都有专家一一进行了分析,正如那句话所说,在排除了所有可能后,剩下那个,即使再惊人,也是真相——某大国的惊天阴谋。
2014年时,华为成为全球第一电信设备商,而且拥有了更大的野心——改变外国芯片占领中国市场的现场,启动麒麟芯片研发。
如果找不到凶手,就找最大受益者。这个时期是中美芯片暗战的开始,大家可以参考一些国家导弹专家、核专家、人工智能专家被暗杀的例子及背后受益者,正如上文所说,机上4名芯片专家的遇难,对我国芯片研发,是一个巨大的挫折。
而另一方面,飞机最后信号消失的位置——南印度洋,正是美国海上军事实力能完全控制的地方,也因此,各国多年的搜寻,难以发现任何痕迹。试想,如果飞机在我国南海附近失事,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而要想实现对飞机的操纵,只有在事发前就动手脚——恰好,这架飞机在事发前两周左右,由波音公司的“专业团队”进行了一次“大修”。按道理正是飞机状况最好的时候,怎么会出这么大的故障?
其实,在MH370失事当年,综合种种信息,《人民日报》就转发过一封以MH370身份为口吻的信,其中深藏着的信息,暗示的凶手,让人不寒而栗。
不过,虽然专家对最有可能的真相进行了揭露,但也确实拿不出可以盖棺定论的证据,毕竟幕后操纵者手段周密,不留把柄,这也让寻求真相的受害者家属迟迟难以释怀。
当然,我们也真心希望,那些遇难的乘客确实是因为某些自然条件而遇难(尽管当天气候十分适合航行),这样总比他们牺牲于某些大国的野心而更容易让人接受。
相关问答
sc16-6技术参数?
SC16-6是一种常用的高性能单片机,由NXPSemiconductors公司(前身为飞思卡尔半导体)生产。以下是SC16-6的一些基本技术参数:1.CPU:16位CPU2.工作频率:8.....
江苏十强集成电路排名?
1智瑞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2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3上海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4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5英飞凌科技(无锡)有限公司6威讯联合半...
飞思卡尔的芯片怎么样?
嵌入式等,功能很强大,但是技术要求也很高,不是随便一个技术员...这要看你选的是什么系列的芯片。在arm这块I.MX是个不错的选择,车载,手机,多媒体,平板,工业...
idt是什么品牌半导体?
美国的IntegratedDeviceTechnology,Inc.,简称IDT,是一家半导体解决方案销售商,成立于1980年,拥有3000多名员工,从事半导体产品的设计及制作。1999年4月...
世界半导体公司薪酬待遇排名?
排名如下:1、Intel(英特尔)简介: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成立于1968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克拉拉,现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Intel生产多种类型的微处理器、...排名...
飞思卡尔官方给的几款单片机是什么?
32位Kinetis系列;32位ColdFire系列;32位MPC56xx系列;8位微控制器系列(可使用2片);16位DSC系列;16位微控制器9S12XS系列;16位微控制器9S12G系列。核心控制...
江苏苏州有哪些不错的电脑公司?
1.飞思卡尔半导体。前身摩托罗拉半导体部门,嵌入式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很不错的公司;最近被NXP收购;2.瑞晟。台企,很强大,在苏州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公司。刚...
请教坛友汽车中用stm32还是LPC,飞思卡尔处理器比较可靠?
势均力敌,飞思卡尔中比如k60就是很好的一种芯片,相对于stm32,我个人觉得比stm32好点势均力敌,飞思卡尔中比如k60就是很好的一种芯片,相对于stm32,我个人觉得...
nxp芯片是哪个国家的-业百科
nxp芯片是哪个国家的,nxp芯片是荷兰的。恩智浦半导体创立于2006年,其前身为荷兰飞利浦公司于1953年成立的半导体事业部,总部位于荷兰埃因霍温。恩智浦2010年在美...
51单片机哪种好一点?
国内常用的:ATMEL(美国):AT89S51TI德州仪器(美国):MSP430系列MicroChip(美国):PIC系列单片机飞思卡尔半导体(原摩托罗拉半导体)(美国):基于A...国内常...